|
休閑農業是台灣很紅火的行業,吸引都會白領乃至金領上山下鄉投身此中。不過近日據台灣媒體報道,休閑農業已現下滑趨勢。
以產值論,休閑農業最發達的宜蘭縣2015痛風治療,年該產業的收入為24·4億元(新台幣,下同),2017年降低為23·9億元。以旅客論,越來越多的人在社交媒體貼文報怨,在網站上看到清靜幽雅、魚躍鳥翔的休閑農業區,到了當地發現留宿簡陋,了無意趣,經常掃興而歸。
島內休閑農業本應是傳統農業新的增長點,也是都會人度假休閑的好選擇,為何熱鬧了幾年后開始走下坡?
台灣也有“三農”問題
休閑農業曾是台灣解決“三農”問題的大招。
上世紀50年月,台灣農業是重點發展的產業。為了保障糧食供給,台當局以地皮鼎新、興修水利等辦法周全恢復農業生產,增长糧食產量,農業發展奠基了台灣其時的經濟基礎。到了上世紀60年月,台灣的加工業興起,工業產值初次超過農業產值。到了七八十年月,台灣經濟起飛,工商業敏捷發展,2000年農業產值僅佔台灣經濟總產值的2.9%,農業的經濟功效直線降低。當時,一斤稻米的價格還比不上一瓶礦泉水,農村因這人才外流,落空活气,傳承此中的傳統文化面臨危機。
記者曾在近10年間屡次到訪台灣的鄉村,即便在傳統農業地區好比宜蘭、彰化、台南,大多也是街巷寂靜,老弱當家,間或有倾圮的屋舍院落,曾經是鄉村中間的戲院、診所等已經廢棄。青壯年的離鄉不僅使農業勞動力不足,更令農業技術難以普及,小農經濟的台灣農業靠老年人支撐,農村凋谢引發台灣各界的關注。
休閑農業區各处開花
從上世紀90年月起,台當局已著手推動農村從傳統的農業生產向休閑農業轉型,以生產、糊口、生態“三生”重塑農村。1992年末,台灣農業主管部門出台“休閑農業區設置辦理辦法”,定義休閑農業為操纵田園景觀、天然生態及環境資源、農業經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糊口供给休閑和增進人們對農業及農村體驗的農業經百家樂撲克牌,營。鼓勵農民、農場、農民團體、農業企業機構申辦休閑農業區。因為台當局供给開辦補助款和各種培訓,農場、茶場、漁場、農家果園和菜園等紛紛申辦休閑農業區,青年返鄉就業成為時尚,鄉村的民宿、餐廳、體驗活動、瀏覽線路熱鬧登場。都會人也熱衷到鄉下採摘、觀星、賞螢、騎自行車、當“一日農夫”,一些知名的休閑農業區成為明星景點,節沐日一床難求。
記者曾採訪台南走馬瀨休閑農場,本来種植牧草的旷野,變身休閑農業區后,有舒適的室第、現代化的會議廳、特點餐飲,也放置了電瓶車穿梭草海、露營補髮神器,區帳篷過夜、牛欄擠牛奶、生態课堂講解當地動植物等豐富活動。記者印象深入的是,在休閑農場,窗外樹上跳躍著白耳畫眉,夜裡溜达時獨角仙飛落肩膀,那種體驗的確獨一無二。
惋惜的是,有特點可持續經營的休閑農業區還是少數,當休閑農業區越來越多,重復、單調、辦理不善的問題顯露出日本職棒,來。
供過於求監管晦气
據台灣辦理部門統計的數字,現在核准營業的休閑農業區共有91家,還有不少搭上網絡便車沒申請就營業的農家菜園、果園,相對於台灣的都會生齿,休閑農業區已經過剩。供過於求造成相互抄襲,沒有特點﹔旅客分离,經營困難﹔良莠不齊,品質難保。
究其底子,農業辦理部門應負監管之責。
開創休閑區之初,按規定,開辦者每一年可獲得上千萬元的補助款,用於經營的房間數可達15間,比開辦民宿的6間多出一倍多,申請者排隊報名。為了事情業績都雅,辦理部門審批從寬,休閑區各处開花。在發展起來后,本來還有糾錯條款,好比兩年審核一次,連續兩次不合格就摘牌。
但事實是隻見新的休閑區建立,未見分歧格的休閑區退場,審核就是“玩假的”。一名曾經獲獎的農業休閑區負責人向台灣記者表露,審核應該是書面匯報和現場檢查相結合,但大部門休閑區遞上書面文字就過關,即便官員到了現場,也是聽介紹,發現不了實際問題。有些已經沒有旅客上門的休閑區年年審核年年過,還有的送錯匯報质料,結果照樣審核通過,監管已經是走過場。
當休閑農業區走入瓶頸,台灣學者支招,辦理部門必須總量节制,落實退場機制。别的,當“觀光工廠”興起吸走部門消費者后,辦理部門要引導休閑農業區真正辦出特點,晋升活動程度,帶動鄉村發展,真正發揮休閑農業區的感化,而不是添了個名詞,多了項業績。 |
|